以中国垄断应对全球垄断
作者:山东鹏鑫钢铁有限公司 时间:2019/2/25 15:40:52 来源:http://www.sdjsgg.cn
中国是全球铁矿石的最大买家,可是买家却无力应对三大超级卖家联合起来,变换着花样进行盘剥。“以中国垄断应对全球垄断”是买家的唯一出路在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和比拓以“一纸通知”的形式在今年年初宣布以月度定价形式代替执行不到一年的铁矿石季度定价机制之后,另一家铁矿石供应商力拓公司也在日前明确宣布跟进,并自今年第三季度后推行。而面对着铁矿石生产厂商的漫天“要价”,中国钢企除了默认外似乎没有任何还手之力。话语权的苍白在定价权上的被动反映的是中国企业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上的被动。自从2005年与铁矿石供应商开展谈判以来,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钢铁企业始终都存在着一个可以令人窒息的心理纠结,那就是中国在历次谈判桌上都没能撼动对方的话语权,而且屡战屡败。结果当然非常残酷,短短6年间,中国钢铁企业无奈接受了国际铁矿石生产商累计涨幅为143%的残酷要价,铁矿石价格从20多美元/吨一路上涨到160多美元/吨。摩根大通算了这样一笔账,以6年中中国年均进口大约5亿吨铁矿石计,如果每吨多付20多美元,每年的损失就是超过100亿美元。不错,作为国际铁矿石产品的最大需求者,中国理应具备至关重要的定价能力(在全球铁矿石进口量中,中国占比逾50%),但是,这一庞大的消化能量却不能改变国际范围内的“潜规则”。按照惯例,只要国际铁矿石生产商与其中任何一需求方达成了长期合同价格协议,全球其他钢铁企业都应跟随这一价格。也正是如此,面对着中国企业日益强大起来的博弈能力,狡猾的铁矿石生产商在谈判过程中总是率先与日、韩企业订立“城下之盟”,然后再向中国“摊牌”。令人倍感怅然的是,面对着铁矿石生产商几乎戏弄中国的下作行径,我们既不便严厉声讨,更没有可以还击对方的筹码。必须承认,中国钢铁产能的持续扩张和由此产生的对铁矿石的巨大需求成为了稀释和耗损中国谈判定价能力的主要杀手。2010年,中国钢铁产能达7.7亿吨,为历史新高,而随着钢铁企业的爆炸式发展,2010年铁矿石进口高达6.2亿吨。需求增加必然拉动价格的上升,铁矿石生产商在价格谈判中博弈力量的强化当然在情理之中。实际上,即使我们不考虑需求,仅从供给因素分析,抑制中国钢铁企业谈判博弈能力的因素也十分强大。目前全球铁矿石产量的74%为三大巨头所控制,而且这种情况还会继续恶化。只要这种市场垄断状况不被改写,铁矿石生产商要价的资本就不会轻易地被削弱。向日本学习资源贫乏而且铁矿石完全依赖进口的日本为什么能够在屡次谈判中接受铁矿石生产商不公平的协议,而且处变不惊?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钢企早已深入到上游产业的腹地,并形成了一种资源互补机制。根据国际金属和矿产工业的权威机构AME提供的资料,在澳大利亚24个主要的铁矿中,8个有日本公司直接参股,其余的16个铁矿日本的企业也间接参股;在巴西的22个铁矿中,日本公司同样也参股,其中在巴西淡水河谷中日本钢铁企业持股比例高达15%;而在印度最大的私营铁矿石出口商Sesa Goa公司中,三井物产则拥有其高达51%的股份。墙内损失墙外补。日本钢铁企业固然要为铁矿石的涨价痛苦埋单,但转身又可以从投资的矿山中快乐数钱。“不能打败它,那就加入它”《黑客帝国III》中主人公反复咀嚼的台词即是日本企业应对国际铁矿石供应商的密码,同时也应当是中国企业学习借鉴的方式。作为世界铁矿石最大需求方,中国钢铁业有着向上游产业扩张的独一无二的市场优势。专家认为,如果中国钢铁业在未来几年内大力投资铁矿业,能够掌握约有1亿吨铁矿石供应增量,将从根本上打破铁矿石供求格局,增加中方铁矿石谈判的筹码,大大提高议价能力。十分欣喜的是,国内许多企业已经纷纷迈开了进军境外铁矿的步伐,如首钢、唐钢和马钢等已在澳大利亚投资建设了9个铁矿石项目,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等企业联手取得了非洲加蓬储量5亿吨以上的贝林加铁矿项目,中国钢铁物资总公司正欲收购非洲矿业公司12.5%的股份。但是专家指出,目前中国钢企手里拥有的海外铁矿石权益资源每年不过7000万~8000万吨,仅占我国铁矿石总进口量的20%左右,而欧洲、日本的钢厂拥有的海外权益矿石占进口比例达到60%以上。对于中国钢企而已,只有境外开矿的矿石占到了进口比例的50%,才能使中国钢铁企业的市场需求优势转换成市场开发优势。内部矛盾表面上看来,由于中国钢铁企业产能的扩张导致了对铁矿石进口量的增加,从而无形之中肢解了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的话语权,但深究下去,真正弱化和稀释中国谈判博弈力量的则是中国钢铁行业十分松散的组织结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排名前5名得钢铁企业年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21%,而俄罗斯是79%,日本64%,欧盟是74%,韩国仅浦项一个企业就占据了韩国65%的份额,而法国的阿赛洛钢铁公司几乎囊括了法国的钢铁生产,但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产量也只要2200万吨左右,占全国总量的比例仅为7.8%。中国钢企布局的乱象直接恶化了铁矿石进口的供需矛盾。不仅如此,中国钢铁阵营中企业间十分微妙的商业关系也给铁矿石生产商制造了有利可图的机会。在国内目前实行进口铁矿石的双重定价体系中,大型钢铁企业依靠同国外铁矿石巨头签署长期协议,从而能拿到优惠价,于是他们进口了远远超过需求的矿石,多余部分就囤积居奇,以高价卖给小钢厂和多如牛毛的经销商,从而哄抬了矿石价。而这种不正常得价格也刺激了国际市场卖家的胃口。一双筷子易折断,十双筷子抱成团。中国钢铁企业要想彻底摆脱受制于人和屡遭阉割的被动与尴尬,必须进行产业组织的重新架构,提高行业的规模和集中度。定能聚合成撼动国际铁矿石价格的“中国声音”。www.buxiugangcai.net